心中的丰碑

来源:天中晚报 作者:驻郑办 发表日期:2023年03月27日

文/刘静


  从河南到东北,从中原大地到白山黑水,有一个名字如雷贯耳,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有一种精神即使历经百年,依然山高水长,在一代又一代人心里扎根,让永不凋谢的精神之花灿烂绽放。豫南,东北,因为他而血脉相连、亲如一家。
  杨靖宇,以独有的穿透力和影响力融入驻马店人的生活,靖宇广场、靖宇中学、靖宇公园……家乡人民以最日常又最崇高的方式向将军致敬,为英雄礼赞。
  草长莺飞,绿意葱茏,我怀着无尽的哀思来到杨靖宇将军纪念馆。一座高大的汉白玉雕像矗立在广场中央,雕像下方怒放的鲜花,是自发前来的群众对他最大的追思和景仰。从正门进入,“天中赤子 白山英魂”8个大字映入眼帘,字短情长,言简意赅又意味深长,道尽了将军一生的辗转奔波和战争硝烟里的峥嵘岁月!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就是对将军最好的纪念。
  大厅里,大型铜雕像栩栩如生。前方,穿着棉衣、戴着棉帽的将军骑着马,左手拉着缰绳,右手持枪,马的前蹄扬起,似乎正带着将军一路驰骋,奋勇杀敌。雕像后方,左边是拿着长矛、红缨枪、锄头、推着小推车、手扛肩挑的农民正一往直前,右边是戴着安全帽拿着铁锹、矿灯的抚顺矿工正从一个叫“福安里”的民居里冲出来。无论是农民还是工人,他们的动作、神态都刻画得非常逼真到位,将他们反压迫反剥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个铜雕像和“天中赤子 白山英魂”遥相呼应,心手相牵。一面由多颗五星环绕的党旗在头顶上方的天花板上亮起,将这一切柔和地覆盖,似乎在抚慰着一颗颗愁苦、激愤的心。“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看着这座雕像,我一字一句地在心里念出了这样一句话。
  脚步不自觉地向前。一段段文字,一幅幅画面,一张张版面,详尽地介绍了杨靖宇从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上学、工作情况,让我们更形象更直观地了解他短暂而壮阔的一生,穿越历史的烟尘,重温那一段历史。确山暴动、刘店秋收起义,对于每个驻马店人来说,大概是刻在骨子里的故事,每个人都能绘声绘色地讲一阵子。小时候,一提起杨靖宇,祖辈、父辈就开始不厌其烦地讲述,长大后,哪怕我们已经从书本上、从网络上、从视频里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杨靖宇的故事,他们依然一遍一遍,一年一年地重复讲述着,似乎永不厌烦,我们似乎永远也听不够。我想:这大概就是一种传承,文化的传承,红色的传承。
  我在那间杨靖宇受刑的牢狱前驻足。狭小的牢房里,杨靖宇被绑在一根粗大的柱子上,胳膊、双腿上都是粗重的绳子,他身上的衣裤早已破烂不堪,腿上、脸上早已伤痕累累,新伤旧伤清晰可见。一个日伪军手指着他,正在气急败坏地怒吼着,另一个人手里攥着绳子,正要狠狠地甩下来。而绑着的杨靖宇面不改色,一双眼睛显得格外炯炯有神。盯着他的眼睛,我看到了他眼中的光。大革命失败后,杨靖宇曾数次入狱,在老虎凳、辣椒水等严刑逼供面前,他始终咬紧牙关,坚守心中的信仰,保守党的秘密,用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回应着敌对派的残酷无情。我又一次问自己,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始终如一,就是哪怕付出生命也无怨无悔。在战争年代,有多少像杨靖宇一样的共产党员为了党的事业前赴后继、壮烈牺牲,有些人也许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我们知道,他们是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而牺牲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我在一片林海雪原里震撼了!这里真实再现了杨靖宇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如何和日本侵略者周旋并全力打击侵略者的事迹。整片地面白雪皑皑,高大的树木上落满了积雪。这样的密林便于隐藏行踪,但也给联络外界、寻找食物和与敌战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这片密林里,杨靖宇带领抗联战士打游击,小心翼翼地前进,坐在简陋的茅屋前给战士们开会、宣讲,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让敌人晕头转向。在现代声光电和5D科技的作用下,使参观者身临其境。
  一个个场景在我眼前浮现,我仿佛置身其中,雪花纷纷扬扬,周围是数目不明的敌人,枪声时不时地响起,寒冷、饥饿、紧张、恐惧瞬间裹挟了我,让我更加能感同身受这场战斗的艰难和险恶。一天又一天,杨靖宇带领着抗联战士在只能吃树皮、啃草根的情况下,仍然顽强战斗。在一个夜晚,当一轮明月从天空升起的时候,发着高烧的杨靖宇想起了在老家确山的母亲、妻子和一双儿女,从1928年离开后,他再也没有见过他们,不知道他们是否安好。在这样的夜晚,在这样的密林里想起他们,他的心里有愧疚,也许更多的是对敌人的仇恨和对天下所有母亲、妻子和儿女的牵挂吧!当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当罪恶的子弹射中他的时候,他手里的那支枪掉落在地,他伟岸的身躯也轰然倒下。他依靠的那棵树默默地注视着,无声地见证着他最后的战斗。时光永远定格在1940年2月23日,35岁的杨靖宇用他的一生抒写着对党无限的热爱和忠诚。“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军军人,一定不会亡国。”日本投降前夕,岸谷隆一郎遗书里的这句话,今天听来,依然让人振奋。是的,这样的将军,这样的共产党员,是中国的脊梁,是民族的骄傲,正如毛泽东评价的那样:“抗联干部领导抗联斗争及近年参加东北的斗争是光荣的,此种光荣斗争历史应当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
  将军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是动乱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从河南确山出发,到信阳、到开封,到上海、到东北,永不停歇地战斗着,用热血和赤诚为青春增添了浓抹重彩的一笔,也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
  英雄的鲜血不会白流,这片红色的土地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确山的特色农副产品享誉省内外,工业园区的机器唱着欢歌。随处走走,宽敞的街道,林立的屋舍,群众脸上的喜气洋洋都在诉说着新时代的新希望。此时,老乐山旧貌换新颜,练江河两岸桃红柳绿,皇家驿站里游人如织……这盛世,已经如他所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应该就是对英雄最好的回应!
  离开前,我又一次回望了将军的雕像,蓝天白云下,他静静地望着前方,是在眺望家乡的山水,是在东北的密林里穿行,还是在追忆渐行渐远的岁月……恍惚间,泪水又一次湿了我的眼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