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石阙的传说

来源:天中晚报 作者:驻郑办 发表日期:2023年04月04日

文/孟庆群


  正阳县有一东汉石阙,俗称“望乡台”,位于城东关烈士陵园南端,西距老护城河约500米,南临县面粉厂,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东汉时期建筑和雕刻艺术珍品。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望乡台”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望乡台”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二记载:此阙,为“永乐少府贾君阙。”清杨锋《中州金石目录》卷一载:“永乐少府贾君阙,篆书,在正阳。”《正阳县志》记载:“正阳县石阙系东汉永乐宫少府贾君墓阙,距今已1700余年,原为双阙,东西分立,今仅存东半部。”据此考证:东汉置永乐宫有两次,第一次设置仅两年即废。十七年后,东汉灵帝建宁三年(169年)四月,第二次设置永乐宫,直至中平六年(189年)五月,灵帝生母孝仁皇后死废,共设置20年。如此推知,该阙当立于公元169~189年之间,是灵帝生母孝仁皇后住居的永乐宫内少府贾君而建的墓阙。石阙通高4.75米,系子母阙,母阙高3.75米,子阙高2.60米。单檐四阿庑殿式,单檐正阙傍依单檐子阙,阙身雕刻汇集了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线雕等雕刻技法,综合运用建筑、雕刻、绘画、装饰等技艺,是东汉时期典型的石刻艺术代表作。它是陵墓前的高台建筑物,台上起楼观。
  据民间传闻:东汉永乐宫少府贾君时常感念灵帝和孝仁皇后的恩德,思念家乡亲人,常茶思不饮,精神恍惚,害怕一旦死去再也见不到想念之人,时时悲伤。好友闻之,劝其在自己的墓前建筑石阙。古人以为,墓前建高大石阙,登阙可随时望见家乡之人,了却思念之苦。贾君听从好友谏言,于是就在自己墓前建造了一座高大石阙,以实现死后再见家乡思念之人。所以,此石阙,民间也称“望乡台”或叫“望像台”。
  自此,淮河两岸近两千年来,一直流传着“人死三天烧望乡台”的土葬习俗。就是在人死后第三天夜里,死者家人子女为死者烧“长麦草”,跳火躲灾,让死者再看一眼家乡亲人,躲避灾难,顺利入地府。
  当地也流传这样一则故事:古时一天,有一跛足道人,手拄拐杖,在正阳大街闹市,突然喊:“乡民们,东关石阙断裂了!不久,天降大难,望众人在石阙前焚香,以避之。”人们不信,纷纷前往石阙处观看,果见石阙腰断三层。众人骇然。是年,瘟疫盛行,伤者无数。于是,人们想起道人之言,便到石阙处焚香祭拜,求先人保护。谁知,“望乡台”真的紫光显现,道体灵异。不日,瘟疫没去,百姓安康。此后,“望乡台”愈加令人拜崇,难以忘怀。
  此种传说,说明“望乡台”是我国古代先民们思念亲人、报恩家乡、升华灵魂的一种寄托哀思的表现形式。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孝道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值得继承光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