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平县:一言难尽的 “第一社”(一)

来源:驻马店 作者:驻郑办 发表日期:2015年08月26日

有人说,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从井冈山说起,人民公社的历史要从喳蚜山讲起。可见,嵖岈山人民公社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书写过重要的一笔,在中国现代史上,有独特的认知价值。  

嵖岈山人民公社作为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它的成立应从小社并大社说起。  

1958420日 ,是一个山乡沸腾,人心激动的日子。  

这天晚上,杨店、土山、鲍庄、槐树等各乡人马高举火把,擂着大鼓、铜器,如潮水般向杨店中心乡涌来:“坚决要求并大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口号声不绝于耳,响彻云霄。  

刘庄的青年社员抬着两扇门板,门板上贴着大字标语:实现万斤队,年年能增产,支援建设,幸福万年。先锋社的人们踩着高晓,扭着秧歌,打着一条巨幅横标:“坚决要求并大社!”。  

土山乡的队伍有两只狮子开路,唢呐队吹奏着百鸟朝风的曲子,明亮的风灯被吊起丈余高。  

队伍中间的大马车上竖着一块牌子,“决心书”三个字写得如斗大,内容是:“为了迎接共产主义的到来,为了大干社会主义,为了气死美帝国主义,使中国跑步赶上苏联老大哥,我们土山中心乡全体干部群众,坚决要求并大社,不答应我们的要求,我们绝不收兵!!!”结尾用了三个惊叹号。  

鲍庄中心乡、槐树中心乡的人们相继都赶到了。  

杨店街道上,人流如潮,车水马龙,高呼口号,敲着锣鼓,吹着乐器,直涌杨店街东边寨河。  

队伍中有的赶着牛车,拉着向大社献礼的麻条子,有的赶着马车,车上装看捐给大社的木头,也有的抬着簸箩,框里放着献给大社的钢铁,还有的用木头匣子装着几块银元,发出挡挡的响声……  

杨店街东寨河布置着大会会场,参加大会的约有7000多人,会场上人头攒动,红旗如林,一捆捆决心书、申请书被送到主席台上,很快堆起半人多高,一份份咬破手指写下的血书被当场展示,赢得人们炸雷般的掌声。  

会议宣布开始后,会场上顿时鸦雀无声,信阳专区行署专员张树藩激动地宣布将杨店、土山、鲍庄、槐树四个乡26个高级社和张台乡的李尧高级社合并,正式成立嵖岈山农业大社,社址设在杨店。  

小社并大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早在1955年,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在经济建设上由于追求高速度,造成经济比例失调,综合平衡被破坏,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张,于是,在中共“八大”会议上,相当一部分领导同志提出即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主张,被毛泽东称为“反冒进”,提出批评,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逐步升级,批评更加严厉,并提到政治问题的高度,他说:“反冒进离右派只有 50米 远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时间,经济指标越来越高,各级制定的计划,下达的指标,层层加码,信口开河,盲目追求建设,如野马脱缰,至于有无可能性,只有天晓得了。于是,大跃进如同弦上之箭,满弓待发。  

具体到农业方面:在觉的八届三中全会上由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的《1956年至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并作出了《关于在今冬明春大规模开展兴修水利和积肥运动的决定》,要求五年内粮食产量按全国平均每人达到2000斤,象1955年冬季高潮中那样一股劲头来,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  

1957年,遂平县委召开扩大会议指出,1958年粮棉油增长指标,其中粮食每亩达到400斤的社4个,700 斤的社32个,800斤的社18个,900斤的社11 个,lOOO斤的社10个。这种不顾当时生产力水平,纯粹政治把戏的高指标,让广大基层干部感到茫然。  

 19582月,县委又专们制定了《关于大力全面开发山区、组织山区生产高潮规划方案》指出,1958年为山区工作大转变的一年,要使各方面的工作跃进、再跃进地向前发展,粮食生产要在1957年亩产220斤基础上达到l000斤,要求1958年春全部达到水利化,做到水稻化,这是何其辉煌的设想,又何其艰难的任务!   

    当时社小,劳力少,资金缺乏,又受管辖区域限制,要完成县里下达的水利建设的高指标,确实很难,但那时的人们没想到讨价还价,经历过反右斗争的人们,也不敢讨价还价,只有硬着头皮苦干。  

为了解决荒山绿化中的矛盾,一些高级合作社就想着联合起来干,最早的联合从韩楼和魏楼开始。  

 韩楼高级社地处平原,几天就完成了绿化任务。而邻近的魏楼高级社,荒山面积大,绿化任务重。韩楼高级社社长钟清德找到魏楼的党支部书记张来山,商量着咱们联合起来一齐干。乡党委知道了这件事,对此不仅给予充分肯定,而且大力表扬并推广,这就为小社并大社拉开了序幕。  

 其实,早在这之前,人们就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联合起来的好处。  

 解放后,嵖岈山人先后进行了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从1950年起组织互助合作,到1956年普遍成立高级社,粮食产量由原来的每亩170斤提高到220斤,不仅改变了单家独户,孤单无助的劳作状况,而且便他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要想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除了跟着共产党,实行合作化,别无选择。韩楼与魏楼的这种创造性举动,再次让人们看到了联合起来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于是,在一些干部中开始酝酿一个共同的构想小社并大社。他们认为,农田水利建设中面临的各种矛盾,通过合并大社就可以迎刃而解。  

由此可见,小社并大社,是在大跃进运动兴起中为完成高指标,人民群众自发的一种伟大创造、一种劳动联合体,这种合作在当时也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成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