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赋予新内涵 十三香“香满”全世界

来源:驻马店日报 作者:驻郑办 发表日期:2019年08月30日

 1984年的那个冬天,王银良每天早上4时跟着父亲王守义出门摆摊时,怎么也想不到,30多年后,父亲这个利润小小的摊位能够扩展成一个占地270亩、员工近2000人、注册资金4亿元、年销售20多亿元的民族大品牌——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

“十三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9年。这一年,祖居开封通许县的王守义迫于生计,根据祖传秘方,采用20多种纯天然中药材香料,配制出一种新的调味品,并取名为“十三香”。

1984年,随子女到驻马店定居的王守义与儿子王银良申领了营业执照,以100元起家,成立了家庭作坊式的“十三香”调味品厂。无论严寒或酷暑,王银良跟随父亲每天从不间断出摊。在经营过程中,王银良和父亲坚持质量第一、诚实守信,宁可让自己吃亏也不让消费者吃亏,并采取薄利多销的办法,使本小利薄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当时的他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眼前的“十三香”竟开创了未来调味品的新潮流。

1999年9月,王守义十三香集团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十三香”商标。紧接着,公司又投入了大型电气、自动控制生产线等先进设备,开发出的大型调味品加工生产线,填补了我国调味品行业的一项空白,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无论在各行各业,凡是谈到关乎中华老字号的发展道路,“创新”一词都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老字号想要保持持续健康运作、发展,就必须将创新作为不可忽视的生命线,王守义十三香也不例外。王银良说:“我们企业由一个生产十三香调料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并成为一个业内瞩目的现代化调味品生产企业,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除了扎根稳,专注本业不盲目扩张,创新尤其重要。从销售方式上的创新到生产管理上的创新,再到人员管理上的创新,我们一直在不停思考、在琢磨、在实践。”

2013年,王银良再度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斥巨资兴建了十三香现代综合一体化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新建的生产车间特聘请专业医药设计院按照医药车间控制标准进行设计建造,形成了更加独特、稳定、先进的十三香加工工艺,产能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王银良极为看重产品品质,这些年,他一直坚持改进产品,融合国内各民族、各区域饮食的风味特色,使“十三香”的配方完成了专业调味的最终定型。在“十三香”的原料里,花椒来自四川,白芷来自浙江,胡椒来自海南,草果来自云南,大茴、桂皮来自广西,砂仁、山奈来自广东,小茴来自甘肃,山楂产于河南……

一位供货商透露:“厂家对提供的原料要求很苛刻,对供货商采取‘分承包方评定制度’,每年考核评审,只要不达标,就坚决取消供货资格。”在集团内部,有一条自主开发的大型纯天然调味品加工生产线,在生产中,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质量管理和生产动态质量监控。

在坚守高品质的同时,王银良同时注重打造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2017年1月6日,由公司冠名的驻马店西站发往上海虹桥站的“王守义十三香”号高铁列车成功首发,公司成为驻马店冠名高铁列车的首家民营企业,随后公司又先后冠名了30组“王守义十三香”号高铁列车,所冠名列车经过的100多条运行线路全面覆盖已开通高铁的25个省(自治区)200余站点。如今,王守义十三香正乘中国高铁驶向广袤的神州大地,走进千家万户。

面对骄人的成绩,王银良总是心怀舍得和感恩之心,坚持致富思源、恩泽社会,在依法按章纳税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资2亿元用于支教助学、脱贫攻坚、赈灾救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还先后吸收500多名下岗职工到厂里就业,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好评。公司曾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王银良个人也被中央统战部等五部委联合表彰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并连续担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王银良看来,公司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归根结底离不开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今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更是令人振奋,信心倍增。“未来,我们将更好地弘扬中华老字号,努力打造全国一流民营企业,助力中国梦的实现。”王银良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