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篮球 > NBA

“篮球之王”输在放弃NBA成全了安踏

2025-11-12 19:55:05
来源:经济那道理



问道者 | 杜一用

曾经与安踏掰手腕的“篮球之王”匹克体育沦落到了第四梯队,最近因为一边捐巨款搞慈善,一边大面积降薪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现在回头去看匹克的发展历程,有几次战略性选择让这家企业走到了今天的窘境。



市场上有匹克这个品牌的时间比安踏还早。匹克品牌注册于1989年,几年以后才有了安踏。匹克有过高光时刻,九十年代初便赞助了国内篮坛霸主“八一男篮”,并在1991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双大码专业篮球鞋。

2005年,匹克赞助姚明效力的休斯敦火箭队,成为第一家进入NBA赛场的中国运动品牌。此后,匹克陆续签约包括帕克、基德等在内的20多位NBA球星。由于签约的球星太多,NBA夺冠球队中总有匹克代言人,因此还有了“匹克冠军定律”的说法。匹克还在2011年升级为国际篮球(FIBA)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



这一连串开创性的战略决策,使匹克专业篮球运动装备的形象在早期深入人心。到2012年,匹克以12.3%市占率,连续五年领跑中国篮球鞋市场。2009年匹克体育在港交所上市,成为继安踏、特步和三六一度之后第四家上市的福建运动品牌。

那个时候,还没上市的安踏只是匹克一个亦步亦趋的小弟。今天,安踏的市场地位无需赘述。2024年营收,安踏708亿、李宁287亿、特步136亿、三六一度101亿,匹克只有63亿,以百亿量级划分,匹克已经掉到第四梯队。



最近,匹克宣布全员降薪,5000到1万元的员工降薪10%,1万到2万元的降薪20%,2万元以上的降薪30%,直营公司亏损部门及部分生产车间员工降薪50%,拒绝降薪者要提交检讨,否则停薪。

经济寒冬,裁员降薪其实再正常不过,降薪总比卷铺盖走人人性些。匹克降薪之所以掀起轩然大波,创始人许景南一边要求员工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一边又豪捐1.2亿元做慈善。在一些人看来,照章纳税惠及民生、让员工分享企业成果本身就是一种善举,许景南的做法有种慷别人之慨的意思。



匹克走到大面积降薪的地步,也是迫不得已。根据许景南自己公开的口径,今年前7个月,匹克内销直营板块巨亏1.3亿元。

从一家可以与安踏一较高低的明星级企业,被甩到隔着几条街的第四梯队,匹克有几个关键性战略选择令人不胜唏嘘。



匹克体育2016年从港交所退市,由于非公众公司,财报不再公开,不过福建民营企业百强有一项重要指标就是营收。匹克在港股上市的七年里,前面三年营收保持增长,2011年成为分水岭,这一年营收超过46亿元,此后一直到退市每况愈下。退市前一年,营收只剩下31亿元。

运动品牌的成长总是交织着各种赛事资源的争夺。匹克2014年退出NBA,安踏顺势接盘,成为NBA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安踏是CBA最早的赞助商,2012年由于赞助费暴涨,李宁取代安踏成为CBA新战略合作伙伴。匹克腾位置,正好给了安踏补上缺口的机会。



安踏的成长史和李宁的翻身史已经证明,谁抱上CBA或NBA这样的大腿,谁都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李宁抱上CBA大腿后,营收从2012年的67亿元,干到了2024年的287亿元,翻了四倍多。而安踏借助NBA赛事,逐渐实现了国际化梦想。

退出NBA的匹克也走出了分水岭。和安踏一样,匹克也曾经想把运营中心搬到厦门,在厦门观音山拿地建楼,这栋楼在2013年落成。但匹克最终没有把运营中心搬到厦门,而是选择继续留守泉州。



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看到了,安踏大楼从厦门建到了上海,随着国际化步伐加快,未来不排除还会在美国建大楼的可能。而退守泉州的匹克至今也没能走出泉州。泉州和厦门、上海的区别,营商环境不一样,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自不相同。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



最新资讯
最新录像
最新集锦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