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曲谱新韵 丝弦奏乡情

来源:驻马店 作者:驻郑办 发表日期:2017年12月13日

  日前,全市第五届戏剧大赛落下帷幕,平舆县丝弦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参赛的剧目《德孝情》荣获金奖第一名。

据悉,丝弦道于清末民国时期发源于平舆县,曲调古朴优雅、柔美悠扬,深受观众青睐。

124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平舆县丝弦道专题研讨会在黄淮学院举行。驻马店市文广新局、平舆县委宣传部、平舆县丝弦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及陈岭、张艺迪、张义昌、时运现、周明礼等近3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研讨丝弦道的传承与发展。

要让更多人认同丝弦道

丝弦道失传多年后,在全市第五届戏剧大赛中取得金奖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个消息令人振奋。平舆县丝弦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没有陶醉,召开了丝弦道研讨会,这让作为全市第五届戏剧大赛评委的刘绍云十分意外。当日,他对平舆县丝弦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我市著名作曲家、《德孝情》编剧陈岭介绍,丝弦道学名清音,由清末民初平舆县万冢乡万寨人万道同创立,曾流行于驻马店、信阳、周口淮阳及安徽阜阳一带。演唱兴盛时期,班社遍布城乡。由于种种原因,丝弦道一度销声匿迹。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丝弦道又在创立地平舆县发扬光大。

“这些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过程中,我们强调‘原生态’、‘原汁原味’,其实联合国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强调的是世代相传,要适应周围的环境在自然与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再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还需要持续的认同感,绝对不是一代人的认同,而是代代认同。”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说。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表示,要为丝弦道的继承、发扬、创新做贡献。例如,要学习李玉刚,把传统唱腔与现代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认同、喜欢传统文化。

为家乡文化事业多做贡献

在研讨会上,大部分专家、学者对如何继承和发扬丝弦道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大家一致认为,众人拾柴火焰高,此次召开丝弦道专题研讨会意义重大。目前,大家最应当做的是继续丝弦道创作之路,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多做贡献。

黄淮学院音乐表演系主任张艺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丝弦道是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他们的责任。以后,他会试着用丝弦道音乐制作大学生体裁的剧目,打造精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巡演,宣传这一优秀的文化。另外,他还会邀请丝弦道老艺人和传承人到学校演出,让传统音乐进课堂,让学生学唱与表演,从而领略这一非物质文化的神韵。

“今后,我会更多地收集丝弦道相关文献,更好地研究这一文化遗产。”张艺迪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