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狠抓落实坚决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来源:驻马店 作者:驻郑办 发表日期:2017年07月17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这既是工作要求,也是方法指导。近年来,我市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脱贫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来落实,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推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随着精准脱贫的战鼓擂响,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在加快冲刺,围绕2017年再减少9.33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完成2000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具体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狠抓落实整改,确保扎实推进全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落实。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基础工作更加扎实、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攻坚合力明显强化,经过全市上下持续不懈的努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资金项目。市委、市政府结合全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求,加大市、县统筹整合和资金投入力度,优化财政资金供给机制,调高资金配置使用效率,集中资金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供给任务。全市累计整合资金21.301亿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3.0537亿元、整合部门资金17.0873亿元、市级财政资金1.16亿元。市本级在2016年市本级投入财政资金53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预算安排1.16亿元用于支持脱贫攻坚工作,较上年投入资金增幅118%,目前1.16亿元资金已全部到位,专项用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有效保障了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至目前,全市已对193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综合实施产业发展、道路通畅、安全饮水、供电等脱贫项目,已实施道路通畅、安全饮水、供电、产业等各类项目847个。其中,实施产业发展项目255个,支持带动贫困户4948户、14631人,促进贫困户就业19817人;实施基础设施项目592个,已修建通村公路694条、实现硬化道路1021.75公里;实施供电、广播电视、网络宽带户户通工程,已实现通户全覆盖;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已实现33076贫困户安全饮水,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9.77%;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已改造危房2975座,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4.91%;已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0个、标准化卫生室121个;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建设,已实现92个贫困村达到人居环境改善达标村标准,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

政策引领。紧跟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政策精神和工作部署,市委、市政府结合全市实际,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引领全市工作推进。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驻马店市2016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问题整改方案》《驻马店市县乡党政正职履行脱贫攻坚责任考评办法》《市委市政府关于以脱贫攻坚为统揽转变乡镇职能强化工作考核的意见(试行)》《驻马店市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实施细则》《关于转发河南省脱贫攻坚档案资料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建立村级脱贫攻坚责任组制度的通知》《关于转发<河南省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的通知》等指导文件,制订《驻马店市脱贫攻坚问题清单与整改台账》《档卡整改规范建设督查巡查工作方案》《驻马店市脱贫攻坚档案资料验收方案》等工作方案,印发《脱贫攻坚整改二十问》指导手册39070册。

易地扶贫搬迁进展情况。623,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再识别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市县要履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主体责任,既要把符合条件的搬迁对象全部识别进来,又要把不符合条件的搬迁对象全部剔除,切实做到应搬尽搬、全面精准,绝不能一减了之。625,市里将《关于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再识别工作的紧急通知》进行了转发,要求泌阳、确山、上蔡、驿城区四县区严格按照《河南省全面精准识别易地搬迁对象办法》和省领导的要求,全面准确把握易地搬迁对象的识别条件,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再识别工作。从目前各县区识别上报情况看,全市“十三五”期间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共计1947户、6571人,与今年2月份上报数据相比基本保持稳定。

社会扶贫。为深入推进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帮扶工作队明确帮扶责任人的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人民团体要结合第一书记驻村任职工作,向单位第一书记派驻村派驻2~3人的驻村帮扶工作队,确保对全市600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的全覆盖。目前,全市共有3个中直单位、35个省直单位、150个市直单位、595个县区单位积极参与定点扶贫工作,为促进我市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确保完成193个贫困村摘帽退出,实现3万余户贫困户、9.3万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我市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五项工程,强化支撑体系,聚合政策效益,集中力量攻关,确保脱贫目标全面实现。

抓好产业扶贫项目工程。发展产业是增收之本,也是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下一步,我市要求各县区、各乡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平台,以市场为主导,以增收为目的,找准发展的突破口,合理确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通过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和产权改革,逐步建立贫困户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贫困村产业规模化发展,带动贫困村、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要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立足贫困村实际,围绕种植、养殖、加工业等发展脱贫产业,充分发挥产业支撑作用。根据贫困村的资源特点,借助帮扶力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设施农业、电商流通、劳务经济、特色农产品加工、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产业,加快贫困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鼓励村级组织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为纽带,以土地股份合作、农业生产经营合作为主要经营形式,积极探索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的基础性保障。贫困地区只有基础设施脱了“贫”,产业发展才能跟得上。要认真对照脱贫七项达标条件,着力强化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用足用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扶贫项目,抓好涉农资金整合,逐项落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整村推进工作,切实解决好贫困村的道路、电力、安全饮水、农田水利建设等问题,确保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抓好公共服务保障工程。贫困地区在公共服务投入方面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事关群众最根本的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利益,影响了脱贫步伐。我市在日前召开的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提出,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既要解决“两不愁”的问题,同时又要根据全市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情况,对扶贫对象全面实施到村到户政策,通过分类识别、因人制宜、因需施策,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切实抓好“三保障”的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接受教育保障和资助制度,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二是着力解决贫困家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个人付费困难问题,全面落实大病医疗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三是着力解决贫困户、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基本住房安全问题,确保居者有其屋。

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我市西部山区的一些贫困村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生存条件恶劣,有些属于“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这些地方脱贫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易地搬迁政策性强、牵扯面广、工作任务大,要想搬得出、稳得住、扶得快,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不搞强迫命令,积极稳妥组织实施;必须坚持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科学布局安置区域,合理确定搬迁重点和规模;必须坚持量力而行、稳步推进,根据安置资源条件和资金筹措能力,明确搬迁目标任务和建设时序,加快推进实施;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充分尊重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合理确定安置方式,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各方支持,在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动员引导各方力量共同支持的同时,充分发挥搬迁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尽快实现自我发展脱贫致富。

抓好金融扶贫工程。抓好金融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脱贫攻坚要发挥金融扶贫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当前,我市产业扶贫金融支撑的大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前不久,我省在卢氏县召开了金融扶贫现场会,对全省金融扶贫工作专题进行了部署。下一步工作,我市要求各个金融机构认真落实省里部署要求,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担当意识,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真正把金融扶贫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