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精准扶贫找准好路子 汇聚金点子 摘掉穷帽子

来源:驻马店日报 作者:驻郑办 发表日期:2017年02月16日

213,正阳县熊寨镇王楼村大学生“村官”夏雨在向群众讲解大棚育苗技术。今年以来,该县300多名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当先锋、精准扶贫我先行”活动,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科技服务,助力脱贫攻坚。  通讯员 贺永明 

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鼓在中华大地擂响,天中毅然吹响了脱贫攻坚战庄严的冲锋号。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决战!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没有读书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精准扶贫到户到人的要求。找准“好路子”、汇聚“金点子”、摘掉“穷帽子”,随着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生动画面徐徐展开,伟大的小康梦想正在天中大地逐渐变成令人鼓舞的现实。

咬定目标 坚决啃下“硬骨头”

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我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市累计投入16.16亿元资金对173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其中专项扶贫资金2.7247亿元、整合部门资金11.18亿元、本级财政资金2.26亿元。目前,贫困村供电、广播电视、网络宽带户户通工程实现100%;实施道路通畅、安全饮水、供电等各类项目1868个,修建通村公路833条、实现硬化道路1275.59公里,解决了近50万人的行路难问题;改造危房2625座,实现贫困村无危房;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73个、标准化卫生室173,满足了群众的文化、医疗需求;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建设,173个贫困村均达到人居环境改善达标村标准,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

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为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产业发展助推精准脱贫的指导意见》,市、县两级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通过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土地流转补贴、政府入股、农业保险和对产业扶贫先进单位奖励六个方面给予扶持,以“政府增信”为杠杆,引入市场机制,放大银行贷款规模,着力解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难题,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创造条件。目前,贫困地区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业培育取得积极进展。

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全市按照贫困村、贫困户精准退出的要求,2016年对173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综合实施产业发展、道路通畅、安全饮水、供电等各类项目1868个,为贫困村“摘帽”退出打下了坚实基础,确保年底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同时,因户制宜,精准施策,转移就业2.7325万人,占28.24%;产业发展4.4045万人,占45.52%;医疗救助扶持9076人,占9.38%;教育扶持5104人,占5.27%;政策兜底8283人,占8.56%;其他措施3309人,占3.42%,实现了近3万贫困户、9.7万余人的稳定脱贫。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全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

在全市脱贫攻坚大会上,市委、市政府以必胜的决心向全市发出动员令: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勇气和担当,举全市之力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打赢这场攻坚战。

精准发力 全面打好组合拳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为切实提高脱贫攻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我市紧密结合全市实际,瞄准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明确一个目标。就是到2018年底实现3个省定贫困县全部脱贫,到2019年底实现3个国定贫困县,包括其他非贫困县的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如期实现我市37.8万脱贫目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聚焦精准扶贫,强力推进脱贫攻坚,确保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打赢这场攻坚战。

夯实三个责任。一是夯实主体责任。即市委、市政府负总责,各县区和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承担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各县区和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部署、带头驻点联系、带头调查研究、带头督察督办。二是夯实帮扶责任。即联系贫困乡镇的领导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及帮扶工作队员承担的帮扶责任。各级帮扶单位积极帮助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完善精准脱贫方案,落实主体责任。三是夯实督导责任。即脱贫攻坚督导组承担的督导责任。市委9个督导组充分发挥督导作用,严格落实定责、考责、问责,通过跟踪督察、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切实加强对各县区、各乡镇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督导,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整体有效推进。

坚持问题导向。一是做好精准识别,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出以公心、秉持爱心、工作细心,逐户调查、逐户核对,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原则,推行“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合理确定贫困对象,确保做到应扶尽扶。二是做好精准施策,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严格按照省委提出的“转、扶、搬、保、救”五条途径,制订转移就业、产业扶持、易地搬迁、社会保障、特殊救助等实施方案,采取不同措施,综合施策,切实提高脱贫攻坚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三是做好精准管理,解决好“真脱贫”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县、乡、村、户脱贫认定机制,严格审核把关,真正做到未脱贫的一个不漏、已脱贫的一个不留。

完善五项机制。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的通知》,着力完善脱贫攻坚五项工作机制。一是完善领导负责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党政一把手担任本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扎实有效的举措,强化脱贫攻坚的领导保障。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单位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职责,把脱贫攻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真正帮助贫困群众排忧解难。二是完善村级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完善扶贫脱贫力量村级协调推进机制,避免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统筹协调各方面的扶贫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更加广泛地凝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脱贫攻坚当中。三是完善资金整合机制。坚持以脱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项目为平台,切实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捆绑使用,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扶贫资金整合利用效益。四是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驻马店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暂行办法》,以严格的考核奖惩,树立导向,推动工作。五是完善督导问责机制。着力完善督促检查、情况通报等制度,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抓落实工作机制,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督察、审计、巡察的重要内容,通过专项督察、随机抽查等办法,摸清真实情况,真正通过强有力的督查促进脱贫攻坚各项措施的落实。

真抓实干 开创发展新局面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全市以上率下、由上至下,始终处于冲锋状态,干部的作风在这个平台上得以充分历练。各级干部沉下去指导帮助基层解决问题,走出去主动对接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广大党员干部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5+2”、“白加黑”在不少单位成为工作常态,作风建设体现在了帮助定点扶贫村加快发展的速度上,体现在了推动脱贫重点工作开展的进度上,体现在了解决贫困村贫困户难点问题的力度上,体现在了增收脱贫实实在在的成效上。

抓项目建设。项目建设以县区为主体,统筹县区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确保各类扶贫项目早规划、早实施、早见效。一是建立脱贫项目库。按照贫困村脱贫摘帽的7个标准,对计划脱贫的贫困村认真开展自查,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由县区相关行业部门统一规划设计,建立项目库,安排项目资金。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照项目库,进行项目规划,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安排项目资金。二是整合涉农资金。按照有关要求,积极开展涉农资金整合,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工程建设进度。建立健全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的长效机制,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切实加强贫困乡村项目建设,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对象脱贫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加快项目建设。为加快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实施进度,各县区按要求,缩短项目评审时间,简化招投标程序,加快扶贫资金财政评审和招投标工作进度。财政部门增加了评审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定了招投标时间,确保了脱贫攻坚项目早建成、早见效。

抓产业培育。产业培育以乡村为主体,摸清当地产业发展现状,明确努力方向,培育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一是摸清底数,制定规划。村“两委”班子、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对贫困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拉网式普查,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贫困村产业发展进行了认真规划,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以科技为依托,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认真进行了规划。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摸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乡镇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区域化合理布局,厚植发展优势,彰显地方特色,做到“一乡一业”。重点抓好特色林果业、畜牧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电商流通业等产业。同时,对贫困村产业发展进行分类,然后分门别类进行安排,把适宜种植的交给农业部门,把适宜养殖的交给畜牧部门,把适宜搞旅游的交给旅游部门,由它们分别对农户进行业务指导,开展技能培训,给以项目扶持。三是强化基础,调整结构。用好土地治理、小农水、千亿斤粮食、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技术推广等资金项目,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快进行贫困村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不同类型的订单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立体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建立平台,培育主体。市、县两级加大财政投入,通过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土地流转补贴、政府入股、农业保险和对资金奖励等方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扶持。成立市、县扶贫产业担保平台,为贫困户或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相关企业实行贷款担保,并贷款所产生的利息,由县区财政进行全额贴息,减轻带贫主体的资金压力,增强其自我发展和带动能力。

抓政策落实。一是加强培训。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5个办法和5个实施方案,真正成为指导县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市委、市政府举办了145个乡镇党委书记脱贫攻坚政策培训班,对全市有扶贫任务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培训。各县区也分期分批对村两委班子人员、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员及乡镇扶贫干部、县区扶贫办业务骨干等扶贫工作一线人员进行了培训。二是澄清底数。教育部门对贫困村逐村进行了摸排、普查,摸清了需要救助的贫困家庭学生数量,按照救助标准制订救助实施方案;民政部门摸清了贫困村需要兜底人数,按照低保、扶贫两线合一要求,制订了兜底实施方案;卫计部门摸清了贫困村需要大病救助的人数,制订了大病救助方案;住建部门摸清了贫困村需要进行危房改造的贫困户底数,做好了实施方案,逐户开展危房改造工作。三是抓好落实。教育部门实施了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保障和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共投入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资金1.642亿元。卫计部门把医疗与扶贫紧密结合,以健康扶贫工程为抓手,共为24.62万贫困人口代缴新农合资金1936万元。

村村有致富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人人有致富能力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大格局正在形成。

消灭贫困,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攻坚战。我市正扎扎实实念好“精准”二字诀,找准穷根、扶到点上,校准靶向、扶到根上,精准施策、扶到本上。脱贫攻坚,我们一直在路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