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拖车

来源:驻马店日报 作者:驻郑办 发表日期:2017年01月11日

王太广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原野上,人们时常会看到,两头黄牛拉着一辆拖(读4声)车,慢悠悠走着的情景。这种拖车,不是汽车或拖拉机后面的挂车,而是一种古老、简单、没有轮子、没有任何机械动力、全是用木头做的农用运输工具。

拖车的构造看上去很简单,虽然只有“两帮四柱四横撑一拖带一扎”,却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做拖车的木料,一般选用耐磨、不怕水沤的桑树、槐树、柳树、构树、楸树等硬质木料。为了防止在遇到坎坷不平的路面时受阻,木匠往往选用一节长约五尺、直径约八寸带弯的树轱辘,从树中间通体锯开,一分两半,留四寸宽后再外锯其皮,不用刨磨,利用略微上翘的弯,两头留七寸,打一寸宽、三寸长、四寸深的榫眼,安四个二尺半高带榫的立柱,四根立柱顶留二寸,横开榫眼,往下五六寸再开四个榫眼,前后各安两根约三尺半的拖撑(便于放犁子、耙、耙方)。下边两边的拖车帮从前头半尺处,帮底向上约半尺交叉点,两帮内各开四指宽的榫眼,安一根与拖撑同长的约茶杯口粗的横拖撑,中间开榫眼安一根向后的木扎子。拖车的形状就像一张翻倒过来的四条腿朝上的古式木床。拖车前脸底部的横担中间安一铁环,用来挂接牲口套具。下地的时候,把犁子、耙等大型农具放在前后的两根横撑上(省得人手提肩扛),把牲口套挂在拖车的连接环上,牛在前面拉着,拖车两边朝前微翘的木帮顺着地面拖拉而行,触地的梆底被磨得平白光滑。由于拖车两边的木梆较宽,像履带一样,即使在泥水路上行驶,也不用担心会陷入泥潭之中。牛只管躬身前行,地面上只留下两道平滑的拖车辙印。

拖车虽然简单,值不了多少钱,但也是生产队的集体财产,与马车、犁、耧、耙等农具一样受到重视和保护。俺生产队还专门盖了三间厰篷车屋,拖车不用时就放在里边,用时再搬出来,防止日晒雨淋。拖车并不是谁想用都能用的,只有生产队使唤牲口的车把式、牲口把式才有资格使用。俺生产队只有韩凤义、徐贵祥、李维章和我父亲几个老社员可以使用拖车。他们使用拖车时,只有牵着牛或随着牛犋子走,也不能随便坐在拖车上。

往拖车上放农具时,必须先放耙,再把犁子压在耙上。骡子和马是不拉拖车的,只有慢腾腾的牛才拉。所以,家乡就有了“老牛拉拖车——慢上加慢”的歇后语。当拖车到了地头,使唤牲口的把犁子或耙从拖车上卸下来,搬到田垄,然后把全套的牲口套具直接从拖车的链接环的钩子上取掉,再挂到犁子或耙的横担上,就开始犁地或耙地了。

拖车不仅用于农业生产,也有坐人或拉东西的时候。那时候没有柏油路、砖渣路,一遇到阴天下雨,土路上泥泞不堪,车撤沟有一尺多深。太平车、马车的轮子陷到里面根本出不来,唯一能行的运输工具只有拖车了。在俺家乡,天气晴朗时接新媳妇都是牛拉的太平车或骡子、马拉的胶轮马车,这样,娘家婆家都显得很风光。但如果喜期正好赶到连阴天,雨下得沟满河平,那就没办法啦,选日子不能选天啊!这时候接新媳妇的车辆就只好选择拖车了。因为拖车没有轮子,没有太平车重,泥里水里都能行,不足的地方就是拖车比太平车小得多,接新媳妇的大花被几乎挨着地,新媳妇往往气得沉着脸、撅着嘴、不吭气。是啊,一辈子就这一回,坐着贴地皮的拖车出门子多没面子啊!接亲的人只得反复说好话,一会儿说天公不作美,一会儿讲“老溲牛尿泡,木拖车上的人谁也跑不掉”之类的笑话,才使新媳妇破泣为笑,由此,新媳妇便在泥水道上走完了从少女到少妇的路程。

拖车不光拉新媳妇,还救过人命哩。俺庄没有从宿鸭湖西岸迁移时,听说邻庄李保的老婆准备生孩子时,请来了接生婆,孕妇在床上叫唤了一天,接生婆也焦急地忙活了一天,可婴儿就是生不出来。到了深夜时分,李保的老婆呻吟声越来越小了,看着母子俩的生命危在旦夕,瞧瞧外边雨不停地下,泥巴又深。李保当机立断,搬出生产队的拖车,摘下门板往拖车上一铺,抱着老婆和被子往拖车上一放,套上两头黄牛犍子就往水屯卫生院跑。到医院后,经过医生及时抢救,婴儿“哇”的一声平安降生,李保兴奋不己,当即给孩子取名叫“小拖”。

拖车虽然既笨又慢,毕竟也有车的功能。我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一起下地,目的就是能在拖车上坐个来回。拖车虽然走得慢,但很稳当,能够充分享受“嘚嘚”的感觉。

夕阳西下,每当父亲把牲口套从犁钩摘到拖车钩上,把犁子、耙放到拖车上之后,我也顺便把割的青草、搂的柴火、拾的庄稼茬或草秧放到拖车上。我坐在拖车的后撑上,迎着袅袅炊烟,听着父亲甩出脆响的鞭声,看到小伙伴们羡慕的神情,我感到无比得意、自豪和幸福!

相关阅读